20年前,我还是湖南衡东县一个偏僻山村的放牛娃。记得上小学时,我家门前有一条田间路,才两尺宽,弯弯曲曲,坑坑洼洼,一直延伸到学校的尽头……晴天,我们一溜小跑,稍有不慎,就有摔烂手脚的可能;到了雨天,我们溜三滑四,一个个成了“三花脸”,好几次身上背着几个“大团鱼”走回家,妈妈望着我摔脏的衣服,发出了一声悠长的叹息:“唉——就是这条路,不知害了多少细伢子……”
于是,由大叔当领队,所有孩子的家长都出动了,他们利用收工时间,从一公里外的湘江河里挑来几千担沙石,用自己的血汗为我们铺出了一条童年五彩的路,而大叔却差点为这条路走到人生的尽头。
那是一个滴水成冰的冬日,大叔因为“修资本主义的路”被关进了学校,他饥寒交迫,怎么也想不通,当我把饭送去时,他感叹道:“世上本来有路,折腾的人多了,也便没有了路,孩子,你是怎么走过来的?”那时,我难以理解大叔此话的深深内涵,只反复向大叔保证:一定考入县办高中,进城尝尝城里柏油马路的滋味。然而,学校考起了,而行路更为艰难,因为我家离县城三十多公里,不通汽车,只有靠一双小脚板去丈量那条更为崎岖坎坷的山路。
折腾的岁月终于过去,改革的春风将冰雪消融,大叔的冤案平反昭雪。实行责任制后的第二年,由他出任总指挥,修通了一条通往学校、联结小镇的机耕路。踩在松松软软的沙石路上,我们再也不用担心背“团鱼”了。
几年的中学生活,一眨眼从身边溜过,我们渐渐感到,回家的路已不像以前那么艰难,每个乡镇都在不断拓宽自己的道路。高考落榜后,我回到了家乡,但总感到门前的路一天天在变。首先是行人大增,挑箩的、摆摊的、卖肉的、走亲戚的……络绎不绝。然后是拖拉机、自行车、汽车、摩托车……一路欢歌,一路烟尘,喇叭声响成一片,震醒了沉睡已久的山寨,通往县城的路也在不停地拓宽;周围的机耕道变成了柏油路,再由柏油路变成了水泥路。我们村四组的成长春,首先是买来拖拉机,继而买来小四轮,如今买了“东风”牌大汽车,成了村里有名的“运输专业户”。村里不少后生沿着这条小路走出大山,上京下粤,闯遍全国,他们以家乡的农产品作为“大后方”,驰骋商海,决胜千里,把市场办到了广州的家门口。
我的路也在延伸。农村一幅一幅壮丽的改革风情画使我怦然心动,变成一件件新闻作品飞向祖国的四面八方。1992年,我以一件件“鲜活”的新闻和近百件获奖作品获得了湖南省“第八届青年自学成才奖”,同年被衡山县委宣传部录用为国家干部。1995年初,中共衡阳市委、市人民政府组建新闻办,要从县里抽调两名写作骨干,我再一次被市委“相中”来到衡阳。市里给了我一方更为广阔的天地,衡阳的改革开放为我提供了丰富的“新闻源”,而我写得最多的,还是衡阳的路,据了解,衡阳市的水泥路以年平均50公里的速度推进,砂改油建设年均在100公里以上。仅“八五”期间,全市完成公路改造建设总投资3.33亿元,里程710公里,新改建公路桥梁10座,新增二级公路219公里,改造等外路138公里……这一串串沉甸甸、光灿灿的数字,书写着衡阳人改革开放的坚实步伐。
短短20年,中国的道路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四通八达、日趋完善的交通网络正在将古老的中华民族引向那繁荣富强的未来之路。
短短20年,我的人生之路也在不断延伸,从一个山村放牛娃变成了市委机关的“新闻官”,我相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将有我更为宽广的人生之路。